第三十三回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三十三回(上)
【孝子念親聆經論】
又過數日,到了冬月二十四。允中命人備了車馬,叫上小廝寶泉,陪蔣錦去奉先寺禮佛還願,丫頭采芹跟著。
不一時來至寺前,但見山門高聳,殿閣森立,紅墻青瓦,肅穆莊嚴。四周圍蒼松翠柏,郁郁森森。門前一條大路,路邊一座兩層高的素齋樓,匾額上寫著“如意樓”三個大字。另一邊卻是一帶照墻,一大片空地,專供來往施主檀越停駐轎馬。
因是齋日,又是年節臨近了,雖然天氣陰冷,寺內仍然燈燭熒煌,香煙繚繞,善男信女絡繹不絕。
話說這金陵城自古就是佛緣深厚之地。唐時杜牧之有詩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”,說的便是這裏,佛寺林立、正法昌明的景象可見一斑。奉先寺又是城中最大的佛寺,內有僧眾數百名,各司職分,課律勤謹。住持方丈法名悟因,為人慈悲嚴毅,頗有修行,深得遠近各方士庶敬重。
一行正在停車,忽見前方不遠處來了一簇人,擁著一乘大暖轎,後頭還跟著一乘小轎。人群中間一匹高頭大馬,馬上坐著一個人,頭戴貂帽暖耳,身穿鸚哥綠織錦雲肩袍,腰系一條玲瓏絳環,真個是光鮮富貴,倜儻風流,人物一表。
那人望見允中,打馬過來,滿面笑容招呼道:“允中兄弟,你也來了!”
允中看時,正是武繼明。拍手喝彩道:“繼明哥好不瀟灑!這是做什麽去?那天桌上,也沒聽你說要來啊?”
武繼明笑道:“今兒不是齋日麽,寺裏講經,我娘要聽經,我又沒事做,陪她老人家來了。剛在路上還尋思,那日聽你說要來,說不定能遇見,沒想真就碰上了!”
原來入冬之後,奉先寺每逢齋日宣講經論典籍。通判馬夫人篤信佛教,十個齋日,倒有七八天要來聽經聞法。
那天武繼明聽了他們幾個言語,自己也覺著把蕓兒帶回家希望渺茫,心裏想:“不如我先搞一筆銀子,給她贖了身,接出來賃間房屋居住,慢慢再透消息給家裏。”
可是他一個學子,又沒進項,四百兩這麽大數目,哪裏籌措得來?琢磨母親手裏必有私房錢,又疼他,哄的老人家高興了,找借口先弄出一二百兩,再跟鴇子討價還價。
如此這般打定主意,等馬懷德走了,他便收斂住,不往院兒裏去了,只在家裏扮孝順兒子,討母親的歡心。那馬娘子素來溺愛他,但凡兒子的事,都只往好處想。見他這樣,以為馬懷德說話他聽進去了,自是滿心歡喜。
允中笑道:“原來是伯母大人駕臨,路上不便,小弟就不過來拜見了,改日到府上再行參見吧。”
又道:“既是有講經的,不知都講的什麽?我待會兒沒事了,也去聽聽。”
繼明笑道:“我知他講的什麽!你來吧,看有沒耐心,都是女娘們在聽,人還不少哩。今兒是天不好,往常好時,地方都坐不下!我是沒奈何,你那好性兒,指定比我坐得住。”
允中笑道:“哥是陪著老太太來的,不管聽不聽得,都是哥的功德。”
繼明道:“對了,回頭幫我跟二哥說,要是年底你們去看虞先生,麻煩叫人知會我一聲!”
允中:“曉得,繼明哥也要去看先生麽?”
武繼明道:“我老早想去,總沒空兒!這不快過年了,就算不去,教人跟去給先生帶些年貨,也表我學生一份兒心不是?”說畢掉轉馬頭去了。
看他走的遠了,蔣錦掀開車簾,道:“是武繼明麽?他還是那個樣兒,倒沒怎麽變。”
原來從前虞先生在蔣府坐館,蔣錦也在旁席聽課,只用屏風與眾人隔開了。如此斷斷續續也有四五年,眾人都在一間廳上念書,難免有時碰面打招呼,故此蔣錦與武繼明、蕭純上他們都認得。
允中笑道:“是他!可不還那樣唄,姐姐還記得他。”
蔣錦抿嘴笑了:“怎麽不記得?那會兒他背書背不出來,被先生罰站,就站在前方角落裏,站著也不老實,趁先生不註意,探著頭往屏這邊瞧。我瞪他一眼,他還耍鬼臉兒,沖著我樂。”
允中不由呵呵笑起來,道:“姐姐那會兒怎麽不告訴先生,就有好戲看了!”
蔣錦笑道:“我指著先生給他示意,意思再看我就要告訴了,他怕了,就不敢啦!”
允中道:“我就記得有一回,先生叫咱們抄書,抄的《梁惠王篇》,他弄巧跳著寫,中間丟了好多句子,被先生看了出來,打了好一頓手板子,哭著說,是二哥教他的法子。”
蔣錦掩著口笑起來:“我也記得這事兒。先生問二哥,是不是他教的,二哥不承認,先生查二哥抄的,一句都沒落下。他們倆為這個,好幾天都不開心,誰也不理誰,後來也不知怎麽好的。過後二哥說,‘我是說過,說這麽寫快,可是也沒叫他真這麽幹啊!’”
二人一邊說,一邊笑,連采芹和寶泉都在旁邊笑個不住。
都下了車。遠遠望見武繼明扶著他母親下了轎,後頭小轎裏出來一個養娘,三人一起進寺門,沿左邊夾道往裏去了。這廂允中吩咐寶泉看車,和蔣錦、采芹也往寺裏來。
到閣裏請了香,走至大殿跟前,蔣錦道:“你別進去了,有采芹跟著我就行。你自己且去逛逛,回頭來接我。”
允中笑說:“我來就是陪姐姐的,等姐敬完了香,咱們一起逛去。”
蔣錦道:“我哪有功夫逛,三大殿裏都要瞻拜,得一會兒呢!你去又沒什麽趣兒,這地方人來人往的,有采芹陪著,怕什麽?你在旁等著,反叫我心不靜。只管逛去吧,等我拜完了,去尋你。”
允中想了想:“那也好,我就去聽聽經,看講些什麽。一會兒姐姐要找我,就來聽經的地方來找吧。”蔣錦道:“好。要是碰不到,就去如意樓匯合,咱們吃了飯再回。”
說畢兩下分開,蔣錦由采芹陪著,進了大殿,燒香禮佛,祝禱父母康健長壽,哥嫂兄弟平安,自己婚事順遂……如此這般,不消細說。
卻說允中循路而來。按他平時習慣,既然陪蔣錦來,就會從始至終跟著,斷不會一個人走開。只因進門遇到武繼明,觸著他一段心事:原來今天正是他生身母親的生辰,見繼明陪著他娘來去,不覺起了羨慕之情。
想起自己母親去世多年,名字也不記得,模樣更是記不清了。生養自己一場,卻沒有一天盡孝,再看白氏夫人、武繼明的母親,都是養尊處優,骨肉團圓,愈發覺得自己的母親命苦……這麽想著,心下一陣陣難過,獨自信步而行,不知所之。
見一個小沙彌在那裏掃地,上前問道:“小師父,這裏講經堂怎麽走?”沙彌指道:“施主是聽齋日講因緣的吧,就在那邊地臧閣裏。”
允中其實也沒有聽經的心思,只不知自己要做什麽,便走了來。到了地臧閣,進了大殿,只見正中蓮座上供奉著地藏菩薩法像,靜悄悄的,一個人也不見。
正自疑惑,就聽偏殿中有人講話,走過來探頭張看,只見前前後後坐著二三十人,靠前三排桌上搭著紅色幔布,椅上安著坐墊,後面就只是光禿禿的桌凳了。臺上擺著一張桌,桌後坐著一位身穿黃袍的法師,面容矍鑠,法相莊嚴,正在宣講佛經。
正在門邊觀望,忽聽身後腳步聲響,殿外走進一個人來,允中一回頭,不提防擦肩而過,險些撞上了。彼此對看了一眼。允中頓覺眼前一亮,見來人頭戴武士巾,身穿松花色繡羅袍,生得玉一般膚色,俊眉秀目,齒白唇紅,是個十分俊俏的小郎。
那小郎入到裏面,從從容容走至最前一排,撿個椅子坐下。允中這才看到,武繼明陪著他母親,也在最前排坐的。他就輕手輕腳也走進來,在最後一排凳上坐了。
臺上老和尚宣講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正講到閻浮眾生業感品,無盡意菩薩某世修為羅漢,遇孝女光目為母設供修福一節故事。講解了一會兒,宣誦佛經道:
“羅漢湣之。為作方便。勸光目言。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。兼塑畫形像。存亡獲報…光目聞說。知母無疑。哽咽悲啼而白婢子。既是我母。合知本罪。作何行業。墮於惡道。婢子答言。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。若非蒙福。救拔吾難。以是業故。未合解脫……”
允中聽了一會兒,不知為什麽,一陣悲傷湧上心頭,鼻子一酸,流下淚來。忙取出帕子擦眼淚,好像看見老和尚瞥了他一眼,便覺尷尬,就有些坐不住了。站起身向前打個合十,悄悄走出門來。
立在門前,恍恍惚惚,看一旁三三兩兩的人走過,與自己毫無瓜葛,如同夢中一般,雖在眼前,卻似格外遙遠。一陣風吹過,遍體發冷,禁不住打了個寒噤。
自思道:“這是怎麽了?我不過聽了幾句經文,怎麽還失魂落魄的?難不成這大的寺廟,竟有什麽古怪不成?”
搖頭自笑,又想:“我每每心中難過,都是因為想起往事,這二年愈發頻繁了,或是先人在天有靈,要我超度祭奠麽?王摩詰有詩說,一生幾許傷心事,不向空門何處銷……莫非我這心結,還須在佛門裏才能解開不成?”
四下望了望,定了定神。又想道:“這奉先寺名動四方,往常也來過,卻不曾仔細游覽,不如今日好好走一走。”
信步而行,不知不覺到了寺院深處,看見一排排寮房,僧人來去,知道是眾僧起居的地方了。就沿著甬道轉彎,欲要轉到前方大殿去,不想卻順路走進了一個小院,內有三間精舍,清幽肅靜,一個人影也無。
只見當中一間房門半開著,往裏望去,正中神櫥裏供著一尊三尺多高的金身釋迦牟尼佛像,供桌上燃著香燭,梵煙裊裊。桌前地下,一個年老和尚跏趺於蒲團之上。
那和尚約莫六七十歲年紀,生得方面大耳,眉須花白,正自手結定印,微閉雙目打坐。
允中立在門前看他,不知怎地入了神,忽覺四周萬籟俱寂,心裏空空蕩蕩,一時間各種念想都息了。
站立良久,方才回過神來,轉身要走。卻聽那和尚開言道:“檀越無事,不妨進來坐坐罷。”允中聽了這話,略一怔,便似身不由主一般,邁步走入裏來。
先向佛像合十施禮,從香盒裏撿了一炷香來點燃了,插在爐中,拜了三拜。拜畢,和尚道:“檀越請坐。”允中就在和尚對面蒲團上坐下了。
和尚道:“老僧悟因,不知檀越所為何來?”
允中一驚,起初只覺得這出家人慈眉善目,甚為可親,沒想到就是本寺住持悟因大師,慌的就要站起來。悟因止道:“檀越不須介意,請坐罷。”
允中略一躊躇,起身打個問訊,恭敬說道:“小子疏狂,不知就是住持大師,失禮了。”打了一躬,覆又坐下。
悟因緩緩看了看他,微笑說道:“不知小檀越是誰家子弟?因何到此?”
允中答道:“小子姓蔣名銓…”忽然頓住了,想了想,又道:“不,不對,我的名字叫允中,”又停了一忽兒,道:“我,其實,我也不知自己是誰家子弟。”
一語說畢,不由得悲傷之情驀地湧上心頭,漸漸就把臉色變了,難以自持,哽咽道:“小子此來,只為心中有苦,不知如何釋懷,請法師教我。”話猶未了,已是兩淚交流。
那悟因看著他不言不語。允中此時覺得面前這個老和尚,仿佛是天底下最親的人,什麽話都可以對他說,卻又什麽都不用說,他也全都知道的,恨不能撲到懷裏痛哭一場。坐在那裏,眼淚就如開了閘門的流水,唰唰流了下來。
哭了多時,方才收了淚,取出巾帕揩拭了一氣。赧顏笑笑:“小子無狀,實在失禮了,還請大師不要見罪。”
悟因微微一笑。允中又道:“方才在前頭地臧殿,聽法師宣講因果。小子心下有一疑問,請教大師。”悟因道:“檀越請講。”
允中道:“小子常聽人說,善有善報。惡有惡報。可是為何有人一世為善,待人不存一絲惡意,臨到了時,卻被惡人戕害,沒有個好結果?就此看來,老天忒也不公。難道真是前世作下了什麽惡因麽?”
悟因看他半晌,問道:“不知檀越心中,可相信世間因果循環、報應不爽麽?”
允中默然,微微搖頭:“我不知道。”思忖了片刻,又點頭道:“我還是信的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【孝子念親聆經論】
又過數日,到了冬月二十四。允中命人備了車馬,叫上小廝寶泉,陪蔣錦去奉先寺禮佛還願,丫頭采芹跟著。
不一時來至寺前,但見山門高聳,殿閣森立,紅墻青瓦,肅穆莊嚴。四周圍蒼松翠柏,郁郁森森。門前一條大路,路邊一座兩層高的素齋樓,匾額上寫著“如意樓”三個大字。另一邊卻是一帶照墻,一大片空地,專供來往施主檀越停駐轎馬。
因是齋日,又是年節臨近了,雖然天氣陰冷,寺內仍然燈燭熒煌,香煙繚繞,善男信女絡繹不絕。
話說這金陵城自古就是佛緣深厚之地。唐時杜牧之有詩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”,說的便是這裏,佛寺林立、正法昌明的景象可見一斑。奉先寺又是城中最大的佛寺,內有僧眾數百名,各司職分,課律勤謹。住持方丈法名悟因,為人慈悲嚴毅,頗有修行,深得遠近各方士庶敬重。
一行正在停車,忽見前方不遠處來了一簇人,擁著一乘大暖轎,後頭還跟著一乘小轎。人群中間一匹高頭大馬,馬上坐著一個人,頭戴貂帽暖耳,身穿鸚哥綠織錦雲肩袍,腰系一條玲瓏絳環,真個是光鮮富貴,倜儻風流,人物一表。
那人望見允中,打馬過來,滿面笑容招呼道:“允中兄弟,你也來了!”
允中看時,正是武繼明。拍手喝彩道:“繼明哥好不瀟灑!這是做什麽去?那天桌上,也沒聽你說要來啊?”
武繼明笑道:“今兒不是齋日麽,寺裏講經,我娘要聽經,我又沒事做,陪她老人家來了。剛在路上還尋思,那日聽你說要來,說不定能遇見,沒想真就碰上了!”
原來入冬之後,奉先寺每逢齋日宣講經論典籍。通判馬夫人篤信佛教,十個齋日,倒有七八天要來聽經聞法。
那天武繼明聽了他們幾個言語,自己也覺著把蕓兒帶回家希望渺茫,心裏想:“不如我先搞一筆銀子,給她贖了身,接出來賃間房屋居住,慢慢再透消息給家裏。”
可是他一個學子,又沒進項,四百兩這麽大數目,哪裏籌措得來?琢磨母親手裏必有私房錢,又疼他,哄的老人家高興了,找借口先弄出一二百兩,再跟鴇子討價還價。
如此這般打定主意,等馬懷德走了,他便收斂住,不往院兒裏去了,只在家裏扮孝順兒子,討母親的歡心。那馬娘子素來溺愛他,但凡兒子的事,都只往好處想。見他這樣,以為馬懷德說話他聽進去了,自是滿心歡喜。
允中笑道:“原來是伯母大人駕臨,路上不便,小弟就不過來拜見了,改日到府上再行參見吧。”
又道:“既是有講經的,不知都講的什麽?我待會兒沒事了,也去聽聽。”
繼明笑道:“我知他講的什麽!你來吧,看有沒耐心,都是女娘們在聽,人還不少哩。今兒是天不好,往常好時,地方都坐不下!我是沒奈何,你那好性兒,指定比我坐得住。”
允中笑道:“哥是陪著老太太來的,不管聽不聽得,都是哥的功德。”
繼明道:“對了,回頭幫我跟二哥說,要是年底你們去看虞先生,麻煩叫人知會我一聲!”
允中:“曉得,繼明哥也要去看先生麽?”
武繼明道:“我老早想去,總沒空兒!這不快過年了,就算不去,教人跟去給先生帶些年貨,也表我學生一份兒心不是?”說畢掉轉馬頭去了。
看他走的遠了,蔣錦掀開車簾,道:“是武繼明麽?他還是那個樣兒,倒沒怎麽變。”
原來從前虞先生在蔣府坐館,蔣錦也在旁席聽課,只用屏風與眾人隔開了。如此斷斷續續也有四五年,眾人都在一間廳上念書,難免有時碰面打招呼,故此蔣錦與武繼明、蕭純上他們都認得。
允中笑道:“是他!可不還那樣唄,姐姐還記得他。”
蔣錦抿嘴笑了:“怎麽不記得?那會兒他背書背不出來,被先生罰站,就站在前方角落裏,站著也不老實,趁先生不註意,探著頭往屏這邊瞧。我瞪他一眼,他還耍鬼臉兒,沖著我樂。”
允中不由呵呵笑起來,道:“姐姐那會兒怎麽不告訴先生,就有好戲看了!”
蔣錦笑道:“我指著先生給他示意,意思再看我就要告訴了,他怕了,就不敢啦!”
允中道:“我就記得有一回,先生叫咱們抄書,抄的《梁惠王篇》,他弄巧跳著寫,中間丟了好多句子,被先生看了出來,打了好一頓手板子,哭著說,是二哥教他的法子。”
蔣錦掩著口笑起來:“我也記得這事兒。先生問二哥,是不是他教的,二哥不承認,先生查二哥抄的,一句都沒落下。他們倆為這個,好幾天都不開心,誰也不理誰,後來也不知怎麽好的。過後二哥說,‘我是說過,說這麽寫快,可是也沒叫他真這麽幹啊!’”
二人一邊說,一邊笑,連采芹和寶泉都在旁邊笑個不住。
都下了車。遠遠望見武繼明扶著他母親下了轎,後頭小轎裏出來一個養娘,三人一起進寺門,沿左邊夾道往裏去了。這廂允中吩咐寶泉看車,和蔣錦、采芹也往寺裏來。
到閣裏請了香,走至大殿跟前,蔣錦道:“你別進去了,有采芹跟著我就行。你自己且去逛逛,回頭來接我。”
允中笑說:“我來就是陪姐姐的,等姐敬完了香,咱們一起逛去。”
蔣錦道:“我哪有功夫逛,三大殿裏都要瞻拜,得一會兒呢!你去又沒什麽趣兒,這地方人來人往的,有采芹陪著,怕什麽?你在旁等著,反叫我心不靜。只管逛去吧,等我拜完了,去尋你。”
允中想了想:“那也好,我就去聽聽經,看講些什麽。一會兒姐姐要找我,就來聽經的地方來找吧。”蔣錦道:“好。要是碰不到,就去如意樓匯合,咱們吃了飯再回。”
說畢兩下分開,蔣錦由采芹陪著,進了大殿,燒香禮佛,祝禱父母康健長壽,哥嫂兄弟平安,自己婚事順遂……如此這般,不消細說。
卻說允中循路而來。按他平時習慣,既然陪蔣錦來,就會從始至終跟著,斷不會一個人走開。只因進門遇到武繼明,觸著他一段心事:原來今天正是他生身母親的生辰,見繼明陪著他娘來去,不覺起了羨慕之情。
想起自己母親去世多年,名字也不記得,模樣更是記不清了。生養自己一場,卻沒有一天盡孝,再看白氏夫人、武繼明的母親,都是養尊處優,骨肉團圓,愈發覺得自己的母親命苦……這麽想著,心下一陣陣難過,獨自信步而行,不知所之。
見一個小沙彌在那裏掃地,上前問道:“小師父,這裏講經堂怎麽走?”沙彌指道:“施主是聽齋日講因緣的吧,就在那邊地臧閣裏。”
允中其實也沒有聽經的心思,只不知自己要做什麽,便走了來。到了地臧閣,進了大殿,只見正中蓮座上供奉著地藏菩薩法像,靜悄悄的,一個人也不見。
正自疑惑,就聽偏殿中有人講話,走過來探頭張看,只見前前後後坐著二三十人,靠前三排桌上搭著紅色幔布,椅上安著坐墊,後面就只是光禿禿的桌凳了。臺上擺著一張桌,桌後坐著一位身穿黃袍的法師,面容矍鑠,法相莊嚴,正在宣講佛經。
正在門邊觀望,忽聽身後腳步聲響,殿外走進一個人來,允中一回頭,不提防擦肩而過,險些撞上了。彼此對看了一眼。允中頓覺眼前一亮,見來人頭戴武士巾,身穿松花色繡羅袍,生得玉一般膚色,俊眉秀目,齒白唇紅,是個十分俊俏的小郎。
那小郎入到裏面,從從容容走至最前一排,撿個椅子坐下。允中這才看到,武繼明陪著他母親,也在最前排坐的。他就輕手輕腳也走進來,在最後一排凳上坐了。
臺上老和尚宣講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正講到閻浮眾生業感品,無盡意菩薩某世修為羅漢,遇孝女光目為母設供修福一節故事。講解了一會兒,宣誦佛經道:
“羅漢湣之。為作方便。勸光目言。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。兼塑畫形像。存亡獲報…光目聞說。知母無疑。哽咽悲啼而白婢子。既是我母。合知本罪。作何行業。墮於惡道。婢子答言。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。若非蒙福。救拔吾難。以是業故。未合解脫……”
允中聽了一會兒,不知為什麽,一陣悲傷湧上心頭,鼻子一酸,流下淚來。忙取出帕子擦眼淚,好像看見老和尚瞥了他一眼,便覺尷尬,就有些坐不住了。站起身向前打個合十,悄悄走出門來。
立在門前,恍恍惚惚,看一旁三三兩兩的人走過,與自己毫無瓜葛,如同夢中一般,雖在眼前,卻似格外遙遠。一陣風吹過,遍體發冷,禁不住打了個寒噤。
自思道:“這是怎麽了?我不過聽了幾句經文,怎麽還失魂落魄的?難不成這大的寺廟,竟有什麽古怪不成?”
搖頭自笑,又想:“我每每心中難過,都是因為想起往事,這二年愈發頻繁了,或是先人在天有靈,要我超度祭奠麽?王摩詰有詩說,一生幾許傷心事,不向空門何處銷……莫非我這心結,還須在佛門裏才能解開不成?”
四下望了望,定了定神。又想道:“這奉先寺名動四方,往常也來過,卻不曾仔細游覽,不如今日好好走一走。”
信步而行,不知不覺到了寺院深處,看見一排排寮房,僧人來去,知道是眾僧起居的地方了。就沿著甬道轉彎,欲要轉到前方大殿去,不想卻順路走進了一個小院,內有三間精舍,清幽肅靜,一個人影也無。
只見當中一間房門半開著,往裏望去,正中神櫥裏供著一尊三尺多高的金身釋迦牟尼佛像,供桌上燃著香燭,梵煙裊裊。桌前地下,一個年老和尚跏趺於蒲團之上。
那和尚約莫六七十歲年紀,生得方面大耳,眉須花白,正自手結定印,微閉雙目打坐。
允中立在門前看他,不知怎地入了神,忽覺四周萬籟俱寂,心裏空空蕩蕩,一時間各種念想都息了。
站立良久,方才回過神來,轉身要走。卻聽那和尚開言道:“檀越無事,不妨進來坐坐罷。”允中聽了這話,略一怔,便似身不由主一般,邁步走入裏來。
先向佛像合十施禮,從香盒裏撿了一炷香來點燃了,插在爐中,拜了三拜。拜畢,和尚道:“檀越請坐。”允中就在和尚對面蒲團上坐下了。
和尚道:“老僧悟因,不知檀越所為何來?”
允中一驚,起初只覺得這出家人慈眉善目,甚為可親,沒想到就是本寺住持悟因大師,慌的就要站起來。悟因止道:“檀越不須介意,請坐罷。”
允中略一躊躇,起身打個問訊,恭敬說道:“小子疏狂,不知就是住持大師,失禮了。”打了一躬,覆又坐下。
悟因緩緩看了看他,微笑說道:“不知小檀越是誰家子弟?因何到此?”
允中答道:“小子姓蔣名銓…”忽然頓住了,想了想,又道:“不,不對,我的名字叫允中,”又停了一忽兒,道:“我,其實,我也不知自己是誰家子弟。”
一語說畢,不由得悲傷之情驀地湧上心頭,漸漸就把臉色變了,難以自持,哽咽道:“小子此來,只為心中有苦,不知如何釋懷,請法師教我。”話猶未了,已是兩淚交流。
那悟因看著他不言不語。允中此時覺得面前這個老和尚,仿佛是天底下最親的人,什麽話都可以對他說,卻又什麽都不用說,他也全都知道的,恨不能撲到懷裏痛哭一場。坐在那裏,眼淚就如開了閘門的流水,唰唰流了下來。
哭了多時,方才收了淚,取出巾帕揩拭了一氣。赧顏笑笑:“小子無狀,實在失禮了,還請大師不要見罪。”
悟因微微一笑。允中又道:“方才在前頭地臧殿,聽法師宣講因果。小子心下有一疑問,請教大師。”悟因道:“檀越請講。”
允中道:“小子常聽人說,善有善報。惡有惡報。可是為何有人一世為善,待人不存一絲惡意,臨到了時,卻被惡人戕害,沒有個好結果?就此看來,老天忒也不公。難道真是前世作下了什麽惡因麽?”
悟因看他半晌,問道:“不知檀越心中,可相信世間因果循環、報應不爽麽?”
允中默然,微微搖頭:“我不知道。”思忖了片刻,又點頭道:“我還是信的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